人应该有才,能够谋生。问题在把功利看成目的,看成最终目标,那就错了。比较中国的教育和发达国家的教育,其主要区别也在此。在中国从小学开始就以教读、写、算为目的,为的是将来上一个好中学;上好中学的目的是上好大学;上好大学的目的是找好工作;找好工作的目的是赚大钱。最后围绕一个“钱”字。外国的小学不以读、写、算为目的,而是教学生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要与人为善,要有礼貌,要遵守公共秩序,对知识有好奇心。到中学逐渐强调读、写、算。到大学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活动。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别人的工具,也不是自己的工具,对事物常常问为什么。因此比较不容易上当受骗,有对真善美有鉴别力。这样的社会比较个性化,比较稳定,不会起哄,不会盲动,也容易治理。
反观我国近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似乎越来越朝功利化的方向走。在系科设置上越来越朝技术,操作方向倾斜。系科分得很细,越来越专门,讲一般理论的比重越来越少。大学毕业生会操作不懂道理。专业分工太细,人生的道路很狭窄。不大明事理,不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对人受欢迎,对己活得愉快的人。国家在财富增长方面全世界第一,但是钱主宰了一切,也腐蚀了一切,社会的道德也屈服于财富创造。官位可以买卖,连踢足球的胜负也可以成为赚钱的门路。课堂上不讲真善美,不鼓励好奇心,许多大学生从来不给老师提问题。学习的目的只要能找好工作就是好样的。学校之间的竞争也以就业做指标,甚至以就业的工资待遇做指标。把“人才论”推向了极端。当然,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多,但是教育的迷失方向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们常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这是不错的。把学生领向何处,国家就会走上什么道路。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