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作者:金火炬校园文化设计中心时间:2016-09-02 09:44:56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一、实施“四项工程” 
 
    1.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该院充分挖掘咸阳周秦汉唐传统文化,收藏了文津阁版本《四库全书》,编印了《二十四孝图》,建成了校史馆,定期开办“职院大讲堂”,邀请国学名家作报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汉字与汉字文化”“西游文化”报告会,大力弘扬孔子等先哲圣贤文化,彰显国学经典的教化作用。成立了国学研究会、西北文学研究院,创办了《西北文学》杂志,由该院党委书记刘聪博任社长、著名作家高鸿任主编,激发师生文学兴趣,提高师生文学品味。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学院,建立了景谷艺术中心,聘请著名景谷艺术家张景林教授担任院长,传承景谷艺术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品质。同时设立读书先进个人奖项,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2.物质文化提升工程。该院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道路以文化标识命名,建有超越广场、孔子像、仪祉像、仪祉堂、秦湖、泓桥、名人柱、浮雕墙、景观石等文化景观,形成了“一核、一轴、一廊、一环”文化景观格局。教室、办公室均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校园主干道、学生公寓入口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大力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校园各区域制作传统文化名言宣传墙,悬挂励志名言,弘扬正能量。加强学院门户网站、广播站、电视台、《咸阳职院》报、学报、专栏橱窗等文化阵地建设,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和教职工活动中心、乒乓球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积极为师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3.行为文化塑造工程。该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以文化素养教育为重点,面向师生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征文、主题晚会、主题书画摄影展、主题黑板报评选,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研究。成立了西北文学社、IT协会、天工电子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为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搭建重要平台。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设立读书先进个人奖项,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个人文化品位。
    4.文化活动繁荣工程。该院抓住开学、毕业、节日、入党等关键节点,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年开展新生法制教育,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廉洁教育和管理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设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心理健康协会、礼仪队、西北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凸显活动育人作用。定期举办教师书画摄影作品展,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二、创设“四大载体”
 
      1.“职院大讲堂”。该院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学院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开设了“职院大讲堂”,讲堂开设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前沿,博采众长,光延名师,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努力使其成为普及性、社会性、标志性、公益性的学院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和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校园网络系统。该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一是加强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力量,培养提高,增强网络文化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网络文化专业技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网络文化服务。二是强化网络舆情监管。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三是拓宽网络文化服务功能。开通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网上答疑系统,引进网上公开课、微视频,设置网上心理诊所,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学院广播电视台站、院报、学报、《西北文学》文学期刊和专栏橱窗。该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载体的复合效应,进一步扩大影响,着力把《西北文学》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学期刊和亮丽的学院文化名片,为师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舆论环境提供更多更好地文化服务。
      4.图书馆、艺术馆、校史馆。该院仪祉图书馆、民族文化艺术馆、校史馆是宣传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院不断丰富馆藏内容,提高利用率,提升服务水平,使“三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四个机制”
 
      1.全员支持机制。该院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处室、院部职能作用,提高师生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党政协调的学院文化建设机制。该院成立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各院部处室一把手挂帅,专人负责,根据该院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扎实抓好工作落实。
      2.资金保障机制。该院不断加大对文化场所、设施和运行的资金投入,保证文化建设所需的必要经费,建成了学院电视台,健全了文化设施,确保了文化建设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3.内外协作机制。该院加强对院内外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的有效形式,对内盘活制度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对外争取社会支持,内外两种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拓展该院文化建设的舞台和空间。
      4.运行管理机制。该院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领导责任和目标管理、文化建设考核考评等多项制度,不断规范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管理,促进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四、实现“四个目标”
 
      1.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全面形成。该院坚持在文化创新中突出特色,在发展特色中打造品牌,在经营品牌中增强魅力,全面推行“一院一品”战略,加强成果推介和品牌包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批该院自己的文化品牌。
      2.文化凝聚能力实现新的提升。该院核心价值理念在师生中得到高度认同,文化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院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内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3.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该院合理、先进、高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运行顺畅,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彰显,师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引领该院整体办学水平跃上新的高度。
      4. 文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该院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全面形成,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的建设,该院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推行“四化”模式建设文化强院》获2013 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陕西省2015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新叶》文学期刊获“中国内刊事业杰出贡献奖”,新叶文学社学生社团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优秀社团。该院被全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学校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校园”。该院人才培养的成就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该院作家高鸿所著的长篇小说《农民父亲》入选改革开放30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其散文《卞姨》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优秀奖。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