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校园文化之“剧” 透人生

作者:时间:2016-12-09 14:36:29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儿童剧”是榆林市高新五小打造的精品课程之一,是学校办学的一种载体,也是该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儿童剧的开设重点涉及课程思想、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三个维度,详细阐释如下。
一、“剧”里成长
学校课程的育人目标,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学校育人目标立足学生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儿童戏剧表演是一门集语言、形体、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课程,形象生动,非常吻合儿童成长,受儿童欢迎。学校通过对学生、家长调研,与家长一起确定了以“儿童剧”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四个关键的价值取向:健康、乐学、善思、尚理。
开设儿童剧课程,让学生在编导、排演不同剧目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征、舞台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和情感,从而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逐渐改变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让他们在表达、沟通、团队合作及树立自信心等方面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校园即剧院
(一)课程结构
为了使学生既能达到甚至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而且使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学校开发了“高新五小三级课程”的结构。
“一级”课程:指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课程(根课程)。
“二级”课程:指成长课程,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形成遵循儿童普遍认知特点,同时又体现“高新五小印迹”的校本课程及个性化拓展性课程。包括三级阅读课程,社团活动课,十大好玩课程、节日课程以及入校离校课程等。
“三级”课程:指精品课程,即确立以儿童剧为主题的系列精品课程。
(二)课内积淀
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低段的“故事化”阅读教学,高段的“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它们都能充分将课文中的文字及思维导图中的思想转化为孩子们口中的语言,将课文中的情节转化为孩子们的肢体语言,这不仅弥补了课堂的情境化,降低了语言文字表达的难度和模糊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了能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试图打破学科壁垒,从单学科变成多学科,进行各学科的融合。学生将不再上传统的音乐课、美术课,取而代之的是戏剧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戏剧课中(戏剧课程涉及了音乐、美术、影视、舞蹈、文学等相关内容)选择表演、舞美、配乐等不同的分工,边学习,边实践,角色扮演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教学手段。期末汇报演出,学生毕业至少需选择两个剧目。
(三)课外延伸
1.主题群课程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以儿童戏剧为内容的主题群课程,让其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实现真正的人格教育。课程有:吟诵社团课程、合唱社团课程、播音与主持社团课程、幸福树编辑部社团课程、模特时装秀社团课程、舞剧社团课程、英语话剧表演社团课程,以及童话剧表演社团课程。
2.校内戏剧节
儿童剧以多姿多彩的舞台形式呈现美与爱的内核,让那些宏大的主题随着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因此,学校将每年的元旦定为学校的“戏剧节”,以优秀剧目展演为载体,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效果显著”为目的,以“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为原则,为孩子们及家庭提供艺术体验的平台,有效推动学校儿童戏剧的发展。
学校2014年建校以来,共举办了两届戏剧节,共有31部剧目参演,500多人次参与。展演作品表现形式多样,童话剧、神话剧、音乐剧、校园剧、奇趣音乐会等,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学校的儿童戏剧节还将陆续建立一个校内外优秀儿童戏剧艺术精品交流、展示的长效机制,把戏剧节打造成展示学校优秀儿童戏剧的重要节日。
戏剧节的举办引起良好反响。老师们说,儿童剧表演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技能,更教给他们一种处理身边事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社会化过程中的成长点。许多家长也表示,学校每届的“戏剧节”都能传达给孩子们真善美,让他们懂得爱与真诚,以自己的方式认知、体验所处的世界,并且所有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给孩子,希望学校更多更好地开展儿童剧。
3.校本课程
“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创造儿童喜欢的生活”是高新五小的一个核心教育理念。学校坚持“班班有戏剧,人人都精彩”的戏剧课程理念,将戏剧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学校课程表,逐渐使儿童戏剧课程主题化、教育化,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式整合,使之真正成为“超学科整合”里的重要载体。
4.自能教育微电影
学校围绕“自能教育”品牌建设,在“儿童剧”的基础上让“影视”走进学校,走进学生。同时,确立了以拍摄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孩子眼中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并体验身边的美与丑,以小见大,为校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每一部微电影就是一个育人小故事,从剧本到录制、到表演,都是由本校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两年来,全校师生共拍摄了73部道德微电影,所有题材都来自学校、社区或家庭里,演员也是身边的同学老师等,取景都是大家生活的学校、小区和街道等。这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进而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多元考核炼“剧”星
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出一个极尽准确的评价,让孩子作为参考,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传统评价方式一次考核决定结果,以及考核内容单一,存在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偏激等弊病。所以,要突出评价的诊断作用,必须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以评价带动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期末综合考核、阶段性考核及分项考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期末综合考核以外,学校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课堂表现、“儿童剧”主题群课程的表现每月也进行考核。其他各个校本课程也同样采用过关性、阶段性、终结性等多样考核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成全面、系统、多元的评价体系。目前课程及评价体系还一直在完善当中,但是,学校有信心做强“儿童剧”主题群课程,将努力把“儿童剧”真正打造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